作者:沈敏海 林峋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我国每年约新增10万例脑瘫病人,每千个学前儿童就有1.5-2个现患脑瘫儿童。传统观念使人们对脑瘫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康复措施启动的延误,不规范的康复方法是使许多患儿失去早期康复机会的主要因素。
脑瘫可以分为三种常见类型:
(1)痉挛型:双上肢屈曲、握拳、拇指内收于掌心中;双下肢僵直、站立时双腿交叉呈“剪刀”状,双足下垂、足尖着地、足内翻。小婴儿抬头、翻身、独坐、站立的开始时间均较同龄儿童延迟。
(2)徐动型:患儿除有各项运动发育延迟的表现外,出现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如:怪异表情、上下肢体的不自主扭动、舞动、无目的不协调运动、口齿含糊不清、不自主伸舌、流口水等。
(3)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全身肌肉松软无力、主动运动少、哭声低下、吸吮无力、吞咽食物困难。以上几种类型可以合并存在则成为混合型脑瘫。不同类型的脑瘫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如痉挛型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肌肉张力,使其松驰,而低张力型则是要使肌肉张力上升,使其力量增强。而徐动型则主要是增强、强化运动控制能力。因此脑瘫患儿正确的诊断与分型是指导制订治疗方案的基础。
总之对于脑瘫应当摒弃传统观念中“不可治”、“长大后治”等错误消极认识,对每个新生婴儿认真准时进行儿童保健,一旦儿保医生及家长发现儿童在神经行为发育上存在疑点应当提高警惕,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儿童神经发育行为评定,及早发现问题。对于脑瘫高危儿应积极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瘫的发生;对于脑瘫患儿也要早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最大可能地降低其功能障碍程度,这对其今后健康成长尤为重要。